想改善心理健康? 一定要嘗試看看正念治療!

正念治療(mindfulness therapy),是一種促進快樂或是降低壓力的心理治療介入措施,最早由正念減壓創始人Kabat-Zinn博士在1990年所提出,它所提出的正念,是一種生活有關的方法,並非宗教信仰。
⠀
Kabat-Zinn定義正念為:透過刻意地專注於當下,並對經驗產生不具有評價的認識與覺察。Kabat-Zinn並提及正念練習有七項基本的態度,分別是:
不批判(non-judgment)
接納(acceptance)
信任(trust)
不強求(non-striving)
耐心(patience)
初心(beginner’s mind)
順其自然(let go)
⠀
近年來也出現越來越多醫學的實證研究來驗證正念治療對於心理健康的正面影響與改變。
⠀
2010年出自醫學期刊<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的系統性回顧文章就提到:他們篩選出將近40篇醫學研究,總研究人數達1100多人,使用正念治療介入有焦慮症和憂鬱症的患者,結果發現,明顯可改善患者在控制情緒上的失能程度,也能減緩焦慮與憂鬱症發作時的症狀,而且無關治療次數,都能有不錯的成效。
⠀
2015年由Tang等學者於醫學期刊<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的研究發表中也提有關正念治療對於生理結構上的重要改變,包含:
⠀
1. 腦部造成負面思考的背內側前額葉皮質的活動狀況減少,並且,導致複雜情緒連結的後扣帶皮質的活動也跟著減少。表示看待一件事情時可能比較沒有負面情緒,且不會把事情複雜化。
⠀
2. 可抑制造成情緒波動的杏仁核功能,提升對負向情緒的適應性,並降低對情緒刺激的反應。
⠀
3. 外側前額皮質與後扣帶迴皮質某些部分的活動增加了,這也表示能將意識聚焦在當下(present-focused awareness)的能力顯著地提升了,讓我們能專注於單純的狀態,免去過度複雜的思維。
⠀
正念治療並非只是簡單的「看開一點」的方式,而是一種需要透過反覆練習才能達成的身心穩定狀態,透過這樣的方式,刻意地練習專注的過程。
⠀
而當我們能夠專注於當下,不再被過去和未來或其他複雜的情緒綁住時,我們便能夠不再對過去感到焦慮或對未來感到困惑,心境自然更開闊,也更能看到更多、更廣的可能性,從而做出更多的選擇,生活地更加自在與滿足。
⠀
歡迎分享給更多的人,一起善待自己的內心
⠀
Kabat-Zinn定義正念為:透過刻意地專注於當下,並對經驗產生不具有評價的認識與覺察。Kabat-Zinn並提及正念練習有七項基本的態度,分別是:
不批判(non-judgment)
接納(acceptance)
信任(trust)
不強求(non-striving)
耐心(patience)
初心(beginner’s mind)
順其自然(let go)
⠀
近年來也出現越來越多醫學的實證研究來驗證正念治療對於心理健康的正面影響與改變。
⠀
2010年出自醫學期刊<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的系統性回顧文章就提到:他們篩選出將近40篇醫學研究,總研究人數達1100多人,使用正念治療介入有焦慮症和憂鬱症的患者,結果發現,明顯可改善患者在控制情緒上的失能程度,也能減緩焦慮與憂鬱症發作時的症狀,而且無關治療次數,都能有不錯的成效。
⠀
2015年由Tang等學者於醫學期刊<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的研究發表中也提有關正念治療對於生理結構上的重要改變,包含:
⠀
1. 腦部造成負面思考的背內側前額葉皮質的活動狀況減少,並且,導致複雜情緒連結的後扣帶皮質的活動也跟著減少。表示看待一件事情時可能比較沒有負面情緒,且不會把事情複雜化。
⠀
2. 可抑制造成情緒波動的杏仁核功能,提升對負向情緒的適應性,並降低對情緒刺激的反應。
⠀
3. 外側前額皮質與後扣帶迴皮質某些部分的活動增加了,這也表示能將意識聚焦在當下(present-focused awareness)的能力顯著地提升了,讓我們能專注於單純的狀態,免去過度複雜的思維。
⠀
正念治療並非只是簡單的「看開一點」的方式,而是一種需要透過反覆練習才能達成的身心穩定狀態,透過這樣的方式,刻意地練習專注的過程。
⠀
而當我們能夠專注於當下,不再被過去和未來或其他複雜的情緒綁住時,我們便能夠不再對過去感到焦慮或對未來感到困惑,心境自然更開闊,也更能看到更多、更廣的可能性,從而做出更多的選擇,生活地更加自在與滿足。
⠀
歡迎分享給更多的人,一起善待自己的內心
